日前,深圳北環大道輔道銅鼓路口地面突發塌陷,出現一個面積約10平方米、深約4米的深坑,導致一輛載著四人的出租車左前軸斷裂,輪胎飛了出去,車上司機與乘客被送往醫院。這是深圳兩天來的第二次地陷,被網友稱為“走路死”。
  與此同時,一則名為“圖片記錄我國各處地陷場景”的新聞近日在網上熱傳,圖片所涉城市之多、場面之慘烈,令人震驚。國土資源部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超過50座城市出現地陷問題,每年致使大量人員傷亡,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
  綜合近期發生的城市地陷事故,無論是過度開采地下水,建築工程施工不當、工程挖土回填不善,還是地下管線的滲漏與侵蝕,高層建築太多導致地面沉降等,很多都是由人為原因造成的。
  有專家認為,從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城市地陷並非不治之症,但是不是該工程治理的都治理了,該避讓的都避讓了,該監控的都監控到位了呢?目前我國城市地下管理涉及公安、消防、國土、房管、安監、水務、燃氣、供電、移動通訊等諸多部門和單位,多頭管理,往往造成事發前呈管理空當,事發後大家互相扯皮。
  不斷出現道路塌陷問題已經成為城市公害,越來越受到公眾詬病。但遺憾的是,許多地方在事故發生後,要麼一味怪罪天災、撇清人為因素,要麼採取匆匆處理現場、儘快息事寧人的做法,很少能對事故進行徹底調查,更鮮有人因此被追究責任。
  頻繁出現的地陷或許意味著,我們的城市已進入了地陷多發期。本著對城市負責、對市民安全負責,各地責任部門需要對城市來一次全面的“體檢”,直面問題、會診問題、想方設法弄清問題的根源。
  其次,政府亟須補上勘探、規劃、施工、養護等各種課程;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能和責任,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監測體系和問責制度。
  第三,與逢大雨必“看海”一脈相承,頻發的地陷事故拷問的是急功近利的城市發展文化和城市主政者的發展觀與政績觀。在土地資源緊缺、城市發展紛紛向地下要空間的當下,許多城市只重視樓高路寬廣場美的錶面工程,不願將大量財力和精力花費在地表下的“裡子”工程上,這種短視與功利行為,讓許多問題在積聚之後正逐漸爆發。  (原標題:地陷頻發拷問城市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29hyqe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